发布时间:2021-10-21
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,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。
但大家很多的保健知识都来源于“口口相传”或是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,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保健误区。
那日常中有哪些常见的保健养生方法,其实都是误区呢?跟着狮子君一起来看看!
用老母鸡补身体最好,是民间长期流行的说法,然而事实并非如此,饲养多年的老母鸡含有过多的鸡油,其肌肉弹力纤维减少,结缔组织老化,鸡肉粗韧,久煮难烂,不易胃肠消化吸收。
饲养一年的鸡,无论煮、炖皆宜,容易煮烂变酥,肉质鲜嫩可口。
用沸腾的开水冲泡茶叶,会破坏茶叶中的很多营养物质,还会溶出过多的鞣酸和芳香物质,使茶有苦涩味,降低了茶的保健作用。泡茶的水温一般应在80℃左右,冬季可适当高一些。
中国人的牛奶食用量还不及发达国家的1/3,许多人不食用牛奶是因为他们觉得喝牛奶会使胆固醇增高,事实并不是这样。
研究发现,牛奶中所含的胆固醇并不高,而牛奶中所含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抑制胆固醇的作用。医学研究还证实,喝牛奶还有助于减少冠心病和治疗高血压。
但是,喜欢喝牛奶的人也有误区,他们习惯于空腹喝牛奶。这样做有很多弊端:空腹喝牛奶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;空腹喝酸牛奶会因胃内的酸度太强,乳酸菌在胃液里很难存活,降低了酸牛奶的保健作用。
醋不仅能增进食欲,还能保护蔬菜中的维生素C,有利于胃肠对维生素C的吸收,且在降血压、预防流感上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于是有人认为吃醋有诸多好处而过量食醋,甚至干脆喝醋。
殊不知,醋食用过量,会灼伤食道、腐蚀胃粘膜、还会软化骨质,加重骨质疏松,导致骨折。
全民补钙日渐成时尚,但是很多人不知道,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的不同而异。
特别是儿童,如果补钙过量,可能导致身体浮肿、多汗、厌食、恶心、便秘、消化不良,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。同时,儿童补钙过量还可能限制大脑发育,反而影响正常发育。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很多人把维生素当成保健营养品,殊不知服用维生素也要因人而异。
如:感冒病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;经常喝酒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6,因维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质的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,可作为预防脂肪肝的辅助成分;喜欢运动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,以补充由于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消耗;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,因机体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维生素D,可适当补充一些。
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定量的,摄入过量的维生素会引起中毒。
有句俗语叫“千金难买老来瘦”。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身体出现消瘦症状时不以为然,甚至有人认为,老年人瘦比胖好,瘦一点更长寿。
但瘦也未必就是福,这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信号。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比较低下,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,更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。
专家提醒老年朋友,对胖与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,不要盲目追求“老来瘦”。如果发现自己突然消瘦,切不可掉以轻心,应及时到医院检查。
俗话说“一日之计在于晨”,大家就认为越早锻炼越好,一边锻炼一边等着太阳升起,其实,从生物钟的角度来说,太阳升起来后再适当锻炼30分钟为最好。
在太阳没有升起来之前,大地处于寒冷状态。人处在寒冷状态中并不利于筋骨舒展,不利于皮肤毛孔排毒。尤其冬天过早晨练会让感冒。
很多人认为“我年纪轻轻的,身体也不错,用不着急着健身。等我老了,体质下降了,再锻炼也不晚。”对此,专家表示:不能把运动和健身等同起来。
通过参加体育锻炼,我们不仅可以强健身体,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,培养坚强的意志,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。总之一句话:早健身,早受益;坚持健身,长期受益。
专家表示,人老腿先老,爬山的时候负重非常厉害,因为有一个腿从曲到伸直的过程,在伸直的过程会造成一些关节断裂,或者是关节软骨软化,过度负重活动加速其退化和磨损。
所以,中老年人尽量少登山、爬楼。